上午我带着孩子们来到种植园,突然,可可大叫了起来:“这是什么东西啊,好可怕!”“它是不是蛇?怎么这么小?”说完她又自言自语。“它不是蛇,它是蚯蚓!”旁边的说。我循声望去,原来是一条蚯蚓不知怎么爬到了跑道上。小朋友们都被吸引了过去,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:“王老师,你快来看呀,小蚯蚓怎么在这里呀?”果果一边说还用他的小指头去碰碰小蚯蚓那软软的身子。更多的孩子们围拢过来,大家都要去拨弄小蚯蚓。由于拥挤,宸宸还差点踩在小蚯蚓身上。“哎呀,你们别挤呀!”“小蚯蚓受伤了,好可怜哦,我们把它送回家吧。”“可是,小蚯蚓的家在哪里呢?”孩子们你一句,我一言的在讨论着。宸宸瞪着大眼睛问我:“王老师,你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吗?”“蚯蚓是从哪里爬出来的?”“小蚯蚓会不会咬人?“蚯吲没有脚为什么还能爬得这么快?”
《指南》指出:“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,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,引导幼儿通过观察、比较、操作、实验等方法,学习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” 面对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,我并没有一一回答,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。他们来到了种植园里,想把蚯蚓挖出来,大家决定把种植园里的小铲子拿下来使用,还拿着装蚯蚓的小盒子。宸宸拿着小铲子迫不及待地在种植园刨了起来,小铲子的尖头更利于对付较硬的土地,不一会儿,田地里的泥块很快就被耙开一大片。其他小朋友见状也都纷纷换工具忙开了。大家忙了好大一阵子。就在这个时候可可挖到了一条小蚯蚓,其他孩子见着了,也开始积极的行动起来。
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,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,自己去寻找答案,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,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,进行了情感交流和行为上的学习。
(撰写人:汪梦丹、王悦 审核人:蒋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