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目标:
1.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粮食生产的大致过程。
2.感知农民伯伯播种粮食的辛劳。
3.初步培养幼儿不挑食的良好习惯,建立节约、勤俭的意识。
活动准备:
经验准备:幼儿自主制作小秧苗
物品准备:碗盘玩具一套,蔬菜玩具一套,课件ppt,蜡笔若干(每位幼儿一支)。
活动过程:
一、活动导入,情景表演:两位老师(或大班幼儿)分别表演挑食的宝宝和不挑食的宝宝(不爱吃的食物扔到桌子上或者地上),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判断谁的行为是对的,谁是错的,为什么?
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。
二、课件演示:请幼儿观看图片并进行讨论,教师总结、有意识的引导—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在很多地方都会有剩饭剩菜的现象,虽然我国地大物博,人们总是觉得粮食有很多很多,其实呀,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养活全国人民的,还需要从国外花很多的钱去购买,今年,新冠疫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,我们应该尽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,依靠自己的力量,不去依靠别人,我们怎么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呢?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谁来说一说?(幼儿讨论)
三、观看视频:请幼儿观看视频《一粒米的历程》和农民耕种的图片来,了解粮食生产的过程,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。
四、模仿游戏:
前期经验:幼儿自主制作小秧苗请幼儿随音乐手握自制小秧苗,弯腰模仿“插秧”的动作,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粮食的辛苦。教师通过幼儿亲身体验,引导幼儿懂得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。
五、律动《悯农》:幼儿随音乐与老师、小朋友根据古诗内容进行律动表演,表达自己懂得爱惜粮食、不浪费的情感。
六、互动环节:通过了解了粮食得来不易之后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?幼儿讨论,教师总结。
我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应该这样做:
1.珍惜粮食,避免剩餐,减少浪费。
2.不攀比,以节约为荣,以浪费为耻。
3.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,不剩饭剩菜。
4.不偏食,不挑食。
5.看到浪费现象,勇敢的制止,尽力减少浪费。
我们在外就餐时应该这样做:
1.到饭店吃饭,适量点菜,不铺张不浪费,有剩余,打包带回。
2.做节约宣传员,向家人、亲戚、朋友宣传,浪费的可怕后果。
七、教师总结:既然我们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,那么,我们今天午餐时就来进行一场“光盘行动”,由老师来收集小朋友们不剩饭的光盘照片,之后冲洗出来在班内荣誉墙上进行展示。
八、延伸活动:本周在班级中开展“光盘小达人”活动。活动规则:幼儿在吃饭时不剩饭剩菜,即可得到1枚光盘贴纸,每周获得12枚光盘贴纸以上的幼儿可获得“光盘小达人”称号,并获得“光盘小达人”荣誉证书,还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奖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