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景再现:“我要给孩子退学”
一位年轻妈妈推开门问道:“您是老师吗?”她的声音轻轻柔柔,我请她坐下,她迟疑地说:“我想请您帮忙,我孩子太小了,我不想让他这么小就上学,请看看能不能给孩子退学?”
从这位年轻妈妈的哭诉中,我知道了她的父亲从小就安排好了她的一切,如果她反抗,做自己想做的事,立刻就会遭到父亲狂风暴雨般的训斥,从小到大,她都是在父亲的安排下学习、生活……
现在她结婚有孩子了,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、养育孩子。可是父亲却不告诉她,就给孩子安排好了幼儿园,说是为了帮助他们,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,但她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她小时候那种环境下,她要自己带孩子,给孩子作为母亲的爱……
分析:发生在亲子之间的“战争”
在一个家庭里,“谁说了算”“听谁的”的战争通常会从孩子出生一直延续到孩子上大学、工作、结婚,甚至会延续到第三代出生。
总被父母“赢了”的孩子什么样?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在被父母不断“赢了”之后,各自的表现也会不一样。父母比较强势的孩子身上,通常会有这些表现:善变,没有自己的立场,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;畏缩,不相信自己的能力,对自己缺乏信心;被动,缺少主动性和探索精神;失趣,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,缺乏激情。
策略:如何“赢得”孩子?
作为父母,要做的不是“赢了”孩子,而是“赢得”孩子。“赢得孩子”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。“谁赢了”折射出的是“专制型”的教养方式,要“赢得”孩子,就要改变这种教养方式,让孩子在父母的爱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,建构自己的自尊体系。
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,父母要有意识地退出权力争夺,通过与孩子共同制定行为规划,给孩子预留下一步行动的准备时间,及时进行正面反馈等方式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,在自主选择、父母的肯定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