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儿童肥胖的问题
肥胖在儿童期对健康有较大的危害,表现在可能增加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,损害心肺功能。除此之外,肥胖还极大程度地影响儿童的情感发育,主要表现在心理发育上,肥胖儿童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因此儿童肥胖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。
你的孩子是否算“肥胖”?
我们这里所说的肥胖,是指单纯性肥胖,而不是由于某些疾病而导致的身体肥胖症状。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用BMI指数来计算是否超重。BMI指数=体重(千克)/身高的平方(米)。它是以同一身高参照人群的体重与身高比值来评估体重,这就打破了年龄对身高、体重的限制,只要身高、体重的比例在标准以内,就可以算是正常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体重指数在20~24属于正常。超过24算超重,超过28算肥胖。另外,美国儿科学会的专家认为,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正常,应该从孩子的体重、身高、头围三个指标共同衡量,从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和变化趋势来进行评价。
给孩子科学“瘦身”:家长关注孩子肥胖的问题,并不等于盲目给孩子减肥。一些用于成人减肥的方法,如药物、手术、饥饿等短期快速减肥的方法在儿童期都是禁止使用的。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家长不需要关注体重的绝对降低,但也不能听之任之。目前,国内外公认的适合儿童肥胖的治疗方法是包括行为矫正、饮食调整和运动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。具体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。
科学饮食 :给孩子提供各种健康的食物,判断应该吃多少非常重要,让孩子学习和体验饱腹感,知道何时该停止进食。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把剥夺进食当作惩罚。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看吃零食。尽量不吃快餐,蔬菜、水果和粗粮应占全家每天食物总量的大部分,尽量少用油炸的烹调方式。家长需要正确衡量孩子每天所需的食物量,其实孩子需要的量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要少。
规律运动 :学龄前儿童运动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平衡和协调能力还比较弱,不宜强调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和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,关键是让孩子养成勤快和爱运动的习惯。减少静坐时间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,比单纯增加体力活动更容易被接受,治疗效果也更好。运动行为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较大,家长首先应有良好的运动习惯,孩子才能受到熏陶。针对家庭的关键措施有:减少全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时间,每天坚持有规律的运动,哪怕只有十分钟,也可使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。散步、爬楼梯等有氧运动既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,又能加强身体机能,捉迷藏、螃蟹走等游戏就有很大的运动量,能在游戏过程中消耗很大的热量。父母要帮助孩子发现有趣和容易做到的运动方式,不要担心孩子不喜欢运动,他其实只是没有发现运动的乐趣,这需要父母的精心设计和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