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非法集资
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,向社会公众(包括单位和个人)吸收资金的行为。具体为:
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;
二是通过媒体、推介会、传单、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;
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、实物、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;
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。
二、非法集资的危害
非法集资不可持续,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,挥霍、浪费、转移或者非法占有,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,此外,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、金融秩序,极易引发社会风险。
并且,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,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,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。
三、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
一是承诺高额回报。不法分子编造“天上掉馅饼”“一夜成富翁”的神话,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。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,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,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,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,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。
二是编造虚假项目。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,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、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,编造各种虚假项目。
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。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,聘请明星代言、名人站台,在各大广播电视、网络媒体发布广告等方式,制造虚假声势。
四是利用亲情诱骗。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,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,不惜利用亲情、地缘关系,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,拉拢亲朋、同学或邻居加入,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,集资规模不断扩大。
那么,什么情况有可能是非法集资呢?怎样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呢?
遇到以下情况,务必提高警惕!
以“看广告、赚外快”“消费返利”为幌子的;
以境外投资股权、期权、外汇、贵金属等为幌子的;
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“免费”养老为幌子的;
以私募入股、合伙办企业为幌子,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;
以投资虚拟货币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;
以“扶贫”“互助”“慈善”等为幌子的;
在街头、商场、超市等发放广告传单的;
以组织考察、旅游、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;
“投资、理财”公司、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;
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、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。
只要同学们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关注正规机构发布的银行、保险广告信息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,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“保险”、高息“理财”,不被小礼品打动,就能最大程度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