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阅读的小技巧
家长会亲子阅读吗?学龄前孩子在阅读中通常凭借变化的色彩、图像、文字以及成人的读讲来理解读物。在这个年龄段,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,其中还包含前书写的准备,下面看看亲子阅读该怎么读?
一、阅读的发展阶段和规律
宝宝从出生到6岁,根据阅读模式会经历四个阶段。
第一个阶段:假装阅读(模仿阅读)
现在很多孩子拿到任何东西会做打电话的动作。父母应该知道,这说明你在孩子面前打电话的频率过高了。同样,如果想培养一个书香宝宝,就需要在孩子的周围营造一个书香氛围:父母阅读书的频率应该比打电话、玩电脑、在电脑上办公的频率要高一些。
第二个阶段:理解阅读
孩子到了两三岁,父母会拿一本书问他在书上什么地方有什么啊等等问题,理解阅读开始出现。但不可能永远只问这些问题,孩子的阅读会持续发展的。
第三个阶段:情感阅读
到了中班,四、五岁的时候。当孩子读完一本书,家长要跟他去探讨,你的感受是什么?他需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。比如读完《父与子》他会哈哈大笑说:太有趣了/太好玩/很搞笑。读完《去年的树》他会说:我很难过/很悲伤。孩子会产生跟作品一致的情感脉络,并学会用词汇表达出来。所以要给中班的孩子探讨的机会。
第四个阶段:创意阅读
孩子永远在往前走,大班的孩子阅读完,会产生自己的故事。他会模仿所读故事的开头,像田野上有一座金色的房子,红的墙,绿的窗,金色的屋顶,亮堂堂,这是故事《金色的房子》开头。比如说《马神医挑徒弟》的开头是这样的:从前有位姓马的医生,他的医术可高明了,你看啊,谁吃了他开的药,病就好了,所以大家都叫他马神医。孩子通过不同的故事,开头结尾的过程,创编出属于他自己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