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新入园孩子:先管好自己,再影响孩子,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第一课。
幼儿园里都是热闹非凡的,面对突如其来的分别,许多孩子和家长产生了诸多不适感,也加重了幼儿园老师的负担。如何适应开学季?小班的新生家长应学会先管好自己,再影响孩子,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第一课。
父母要积极肯定儿童的态度和行为,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,倾听孩子的心声,正确认识幼儿入园存在不适应的表现;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地实施规则,坚持家庭环境教养的一致性、言语行为的一致性,避免父辈严厉、祖辈宠溺的情况。
一方面,家长在幼儿入园前要经常带幼儿到社区、附近幼儿园,让幼儿与同龄小朋友或已经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交流玩耍;要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,并委婉且准确的告诉幼儿,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入幼儿园,不是不要他了,等下班以后会来接他的;同时,家长应当尽可能地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,使孩子逐渐建立与他人交往的安全感和的信任感。另一方面,幼儿入园前,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独立性,如进餐、如厕、穿衣等,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。
二、中大班孩子:继续放手,让孩子从容面对,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。
对于中大班幼儿,家长需要放手让幼儿去做。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,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: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,父母会帮着干。要喝水了,父母会端水来;要起床了,父母会帮忙穿衣服……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,让大班幼儿知道,自己已经长大了,要不怕苦,不怕累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
1.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,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。
2.通过分辨不同行为(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),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。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,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。
3.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: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,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。
(1)寓教于乐,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。大班的幼儿,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、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,让幼儿在游戏、娱乐中学习本领。
(2)因材施教,有的放矢,进行个别指导。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,因此,对于个别层次的幼儿来说,要求就有所区别。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,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;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,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,不可强求。
(3)循序渐进,逐步提高要求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,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、质量等。
(4)品尝成功,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,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。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,及时给予表扬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,成为激励幼儿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