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绿色校园>>文章内容
3月环保活动《一只垃圾袋》(汪梦丹)
发布时间:2025-03-13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汪梦丹

  小班环保教案:一只垃圾袋

  活动目标:

  1、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。

  2、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,增强环保意识。

  活动准备:

  1、垃圾箱一只,塑料袋一只,图片一张。

  2、自制的垃圾箱两只,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。

  3、各种垃圾如:纸张、酸奶瓶等若干。

  活动过程:

  一、教师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。

  师:这是什么?它能呆在这儿吗?它的家在哪儿呢?

  二、教师讲述故事《一只塑料袋》。

  (一)教师轻声讲述故事前半段: 一只小袋子,在风中飘飘洒洒。 一会儿,它落在草地上,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,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。 小朋友跑过去,捡起了它。

  提问:“小袋子应放在哪儿,才不会在空中飘洒?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?”

  (二)教师继续讲故事: 树妈妈披着头发,指着前方的箱子:“你看,你看,果皮箱,那张大嘴巴,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。”

  师:谁能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,送回家。

  三、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。

  提问: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,还是谁的家?

  (一)(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、纸盒子的图片。)

  师:“看!老爷爷在干什么?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?”

  教师小结: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,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。

  (二)出示自制的两只垃圾箱。

  1.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,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。

  2.幼儿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。 师幼共同把垃圾分类并送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箱中。

  3.讲评、小结。 师:“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,他做得对吗?你想向他学习什么?”

  4.幼儿讨论、回答。 教师小结: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,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,不乱扔垃圾,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。

  四、活动结束。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

    版权所有:常州市天宁区彩虹幼儿园    技术支持: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